近年来,随着氢能利用技术发展成熟,以及应对气候变化压力持续增大,氢能在世界范围内备受关注,氢能已经纳入我国能源战略,成为我国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和保障国家能源供应安全的战略选择。充分的数据显示问卷设计可以带动很多人就业,从而带动经济的发展。
2020氢能源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近年来,随着氢能利用技术发展成熟,以及应对气候变化压力持续增大,氢能在世界范围内备受关注,氢能已经纳入我国能源战略,成为我国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和保障国家能源供应安全的战略选择。氢能产业基础设施是发展氢能产业的前置条件,能带动高端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氢能产业基础设施内涵丰富,主要包括氢源、氢能储存与输送、氢能加注及氢安全等。我国氢源资源丰富多样,包括化石燃料制氢、可再生能源制氢及工业副产气制氢等;水电解制氢及变压吸附提纯氢等制氢技术与装备发展成熟;氢安全技术发展紧跟国际先进水平,高压氢气瓶和储罐技术已取得重大突破;氢能加注基础设施发展滞后于美国、日本及德国等发达国家,但近几年来呈现快速递增趋势;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标准体系构建完成,积极与国际接轨,标准对氢能产业发展的引领作用逐步显现。
目前国内的亿华通、新源动力在燃料电池系统核心技术方面都接近国际先进水平。2019年4月,中国科技大学成功制备了钌单原子合金催化剂,有效解决了高效廉价电解水制氢世界性难题,标志着中国向氢能广泛应用的绿色未来迈进了一大步。到2020年,我国氢能产业基础设施发展将取得重大突破。其中,以能源形式利用的氢气产能规模将达到720亿m3;燃料电池车辆达到10000辆;氢能轨道交通车辆达到50列;行业总产值达到3000亿元。到2030年,氢能产业将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产业产值将突破10000亿元;加氢站数量达到1000座,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达到200万辆,高压氢气长输管道建设里程达到3000km,氢能产业基础设施技术标准体系完善程度迫近发达国家水平,氢能与燃料电池检验检测技术发展及服务平台建设形成对氢能产业发展的有效支撑。
据中研普华研究报告《2020-2025年中国氢能源行业发展前景及投资风险预测报告》分析
2019年中国氢能源行业供需情况及集中度分析
第一节 氢能源行业发展状况
一、氢能源行业市场供给分析
图表:2016-2018年中国氢气产量情况
数据来源: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整理
经过十余年的长足发展,我国氢气年产量已逾千万吨规模,位居世界第一大产氢国;同时,我国金属储氢材料产销量已超过日本,成为世界最大储氢材料产销国。氢气产量和储氢材料产销量两项世界第一,为我国开发利用新能源、加快迈入氢能经济时代创造了有利条件。据中国氢能联盟数据统计,2012-2018年,我国氢气产量呈逐年递增趋势,其中,2018年中国氢气产量约为2100万吨。
东部区域以上海、江苏和山东为代表,是中国燃料电池车研发与示范最早的地区早在“十一五”期间便依托国家“863”项目进行燃料电池车研发,并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进行了示范运行。围绕燃料电池车和关键零部件的研发,氢能产业链制取、储运和加氢站等环节配套建设逐步完善,上海市和山东省已出台氢能发展整体规划长三角氢走廊建设稳步推进,商业生态初具锥形。目前,该区域共有规模以上企业68家,示范运行燃料电池车563辆,加氢站8座,并计划到2020年建成50座。
西部区域以四川省为代表,是国内可再生能源制氢和燃料电池电堆研发的重要地区四川省油气资源丰富、水电装机规模位居全国前列.仅年调峰弃水电量就高达139.96亿千瓦时,装机弃水电量约为500亿千瓦时,电解制氢可供给百万辆燃料电池车运行。该区域共有规模以上企业15家,示范运行燃料电池车40辆.加氢站1座,并计划到2020年建成5座。
南部区域以广东佛山、云浮为代表,是中国燃料电池车大规模示范和加氢网络规划较为成熟的地区依托已建年产5000套燃料电池系统,在建年产2万套燃料电池系统6万辆燃料电池商用车等项目,氢能业链逐步完善。目前,该区域共有规模以上企业32家,示范运行燃料电池车95辆,加氢站7座,并计划到2020年建成40座。
北部区域以北京、河北和辽宁为代表,是中国较早开展燃料电池电堆和关键零部件研发的地区,并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进行了燃料电池车试运行。依托在建年产1.3万套燃料电池系统,6600吨制氢等项目,氢能产业链逐步完善目前,该区域共有规模以上企业73家,示范运行燃料电池车219辆,加氢站3座,并计划到2020年建成30座。
中部区域以湖北和河南省为代表,是中国燃料电池重要零部件研发和客车大规模示范地区。依托已建年产100万件膜电极,在建年产100万吨液体有机储氢材料1.00套燃料电池发动机,2.000辆燃料电池客车等项目,逐步打造氢能产业链目前,该区域共有规模以上企业27家示范运行燃料电池车43辆;加氢站4座,并计划到2020年建成21座。
工信部:有序推进氢燃料供给体系建设,提高氢燃料制储运经济性。因地制宜开展工业副产氢及可再生能源制氢技术应用,加快推进先进适用储氢材料产业化。开展高压气态、低温液态及固态等多种形式储运技术示范应用,探索建设氢气运输管道,逐步降低氢燃料储运成本。健全氢气制储运、加注等标准体系。推进加氢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加氢基础设施立项、审批、建设、验收、投运等环节的管理规范。引导企业根据氢燃料供给、消费需求合理布局加氢基础设施。支持利用现有场地和设施,开展油、气、氢、电综合供给服务。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开展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示范运行。
二、氢能源行业市场需求分析
图表:2016-2018年中国氢气需求量情况
数据来源: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
三、氢能源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图表:2016-2019年上半年中国制氢行业市场规模情况
数据来源: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