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我即将跟随四川农业大学“揽月”实践团队前往德阳市略坪镇开启为期7天的以调研当地主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机制为主题的实践之行。第一次深入田间地头近距离接触各种病虫,我心中不禁掠过一丝兴奋和担忧。
在正式调研的前一天,团队指导老师龚国淑教授为团队成员普及了有关病虫害的大量知识,并反复强调不要谈“农药”色变,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依然主要依靠田间管理、化学防治和培育抗病株系,使我迫不及待的想要揭开病虫害防治的面纱。
千亩稻田,始于一粒
对于种植户来说,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是最重要的,而这些都决定于一粒小小的种子。队员们身处于一片“绿色海洋”之中,亲眼目睹的水稻制种的过程。许多农民弯着腰在几乎完全一样的水稻中寻找着异类,一眼便是一个,这就是水稻杂交制种环节中的传统除杂方法。我试下着站在稻田边上,弯下腰,仔细观察着周边的水稻,果然发现有极少数的植株明显高于且颜色深于多数植株。学会了一项技能的我欣喜若狂,又连续帮农户们除去了几株杂株。
在于相关技术人员的交谈过程中,队员们还了解到在水稻杂交制种的过程中,与除杂同等重要的环节是授粉。要使两种开花期不同的母本和父本相遇,需要精确的计算时间,同时也要考虑到天气因素。授粉成功,往往水稻杂交育种就成功了一大半。
微风拂动,一株株绿油油的水稻随风“起舞”,犹如一股股绿色的海浪,展现着人类的智慧和大自然的神奇。我好似看见,不久的这里,又会变成一片“金色海洋”,到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深入农田,探测病虫
在6000亩的国家级水稻制种基地中,队员们跟随着两位水稻制种专家,仔细搜寻着病虫的踪迹。团队成员们从许多叶子缺口的水稻旁走过,却始终没有发现虫子的影子。“你们看那株水稻,上面有个蓟马还正在吃叶子”,我随着刘扬专家手指的方向望去,果然看见有只类似毛毛虫的虫子正匍匐水稻叶子上。刘扬专家为给我们近距离讲解,下田将其活捉了回来。凑近一看,这蓟马的头是三角形的,头上还有一个红点,身体润滑程绿色,两瓣嘴巴还不停的一点点的啃食着叶子,甚至让我觉得有点可爱。据了解,蓟马主要以啃食叶子为主,不仅在水稻中有,在玉米等其他作物上也经常出现,是常见的一种害虫。
另一位水稻制种专家王刚介绍道:“这个时期除了蓟马,还有二化螟和基腐病比较严重,我们可以再找几株病害植株给你们看看。”王刚专家将一株水稻的干枯的茎一层层剥落,一只白色的虫子就暴露在了队员们的眼前,茎内几乎都已经被虫子吃光,整个茎已经变成了空心的。根据王刚专家讲解,成员们了解到这就是水稻二化螟,也被农民们俗称为“钻心虫”,被其侵害的水稻如果不及时防治,就将直接导致植株死亡,是水稻主要虫害之一。看着被其啃的光秃、干枯的茎秆,心想“钻心虫”这名字真是名不虚传。
在水稻田中发现的最后一种病害是水稻基腐病,其因导致水稻基部腐烂的特征而得名,也是一种可以通过嗅觉来判断的病害。队员们纷纷凑近用鼻子闻,想要检验到底有多臭,结果还未完全靠近就四处散开。一圈探查下来,我发现水稻的病虫害种类极其多,发生时间也不完全固定,不论哪种病虫害都会对水稻造成较大的伤害,深刻的感受到了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
走进农资,通晓农药
据了解,当地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主要以化学防治为主,为调研农药情况,团队成员走访了镇上十多家农资店。在走访过程中,队员们发现许多家农资店门口都有着告示,上面标明着这个时期的主要病虫害,所需农药和田间管理方法。“农户对很多病虫害·的认知不到位,不知道用什么药,就干脆将有发病特征的作物带来,再根据店里的图鉴和我的经验来开药方。”农资店老板钟女士在交谈中提到。经过多家农资店的调查,我发现当地农户都普遍存在着缺乏专业知识,难以识别病虫害的问题,政府组织的技术培训和培养的少数职业农民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看过多数农药之后,我渐渐也消除了“农药危害巨大”的心理,目前许多的农药都是低浓高效,对环境污染小,有时十几克的农药就能防治大面积的农田。
病虫害防治是农业发展的重要一环,四川农业大学“揽月”实践团队也将继续投入调研各地病虫害防治机制,总结优秀防治经验,推广有效防治措施,钻研先进识别、防治技术,致力于促进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发展。作为农科学子的我,则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去改变现状。